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障。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发展还相对滞后,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去了,但整体的道德水平却没有同步上去。当前发生在社会上的一些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反映出在精神与道德层面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人的道德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得到。当前,社会道德水平的滑坡是不争的事实,突破基本道德底线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有学者就提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因素不在物质层面而在精神层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微不足道的,要进一步理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关系,两者应该是一种正比关系,物质文明发展了,精神文明一定要跟上去,精神文明的发展要与物质文明的发展相适应。只有对精神文明的理解认识到位了,工作才会做好。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一个新时期的形势下,要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是党和政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的一个总要求,也应是日常工作的标准。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多挖掘、树立和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
具体到工作的着力点应包括有:第一,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开展正面宣传,熔铸兴国强国之魂。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第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第三,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使先进典型让人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
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格局,必须大力推进工作手段、工作方法的创新。要知道,做的工作有多少是受群众欢迎的,有多少是真正有效果的,说的话有多少是群众听得懂的,群众愿意听的。必须遵循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规律,讲求工作艺术,注重工作效果。在具体工作中,上下左右情况不一,具体条件千差万别,我们采取的工作措施、工作手段要防止上下一般粗,左右一样齐。如果一刀切、一个模式、一个声音,上边怎么说,就原样原话照搬照念,那么就很可能脱离工作实际,忽视群众主体性,扼杀群众积极性,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以创新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手段创新,积极探索做好精神文明工作的有效举措和办法,把精神文明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