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亲们,欢迎回家。”昨日,一个好消息从湖里东部传来——东宅正式启动返迁交房。
东宅,这是湖里区东部旧村整村改造以来,首个启动返迁的安置房项目。未来这里将提供523套安置房源,配套学校、商业等多种业态,打造成居民期待的幸福家园。
作为湖里东部首个启动整村改造的村庄,它对于东部旧村整村改造意义重大——它是全市首个住宅征迁大包干试点项目,在全市率先实行“政府主导、国企运作、片区平衡”的改造机制,首创“先商谈、预签约、再公告、后选房”的新模式,形成全链条征迁;它坚持规划先行、安置先行、发展先行的理念与行动,为东部旧村整村改造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征迁经验。
从安置到安居,从怕拆迁到盼拆迁,东宅村的迅速蜕变,正是湖里区东部旧村整村改造的缩影。湖里区深入贯彻落实“提升本岛、跨岛发展”战略蓝图,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始终秉持为民理念为民办实事,将“听民生、解民忧、暖民心”作为落脚点,率先推动安置房建设全面提速提质,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落实落细民生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
当前,湖里东部旧村整村改造进入收官阶段,由“大征迁”转入“大建设”。东宅返迁的启动,意味着湖里区东部“全链条征迁”模式已经形成闭环,即将迎来返迁高潮。今年,湖里区已启动薛岭新村、东宅安置房等一批安置房返迁项目,还将陆续启动枋湖梧桐新城、忠仑安置房等返迁项目。
随着返迁工作的顺利进行,湖里区将聚焦产业升级抓建设,加快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让旧村改造成果真正惠及群众,努力实现被征迁户的安居梦、宜居梦,奋力谱写建设“产城人”融合的东部新城新篇章。
机制先行 首创“全链条征迁” 倾心为民谋福利
拿到金钥匙,推开幸福门。走进东宅安置房,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选房现场气氛很热烈。五通社区党委书记王进北和社区两委成员正对照《片区规划》,讨论新一年的打算。“现在好了,搬进新楼房了,建公园、发展中心,这些以前只能心里想想的点子,都能实施了。”王进北说。
五通社区东宅社,一度被称为厦门“西伯利亚”的旧村落。以前,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靠打鱼为生,随着征地拆迁海域退养,近年来出租经济成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来源,不过由于远离市中心,这里的房租并不可观,居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改变,始于2017年。2017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湖里区率先启动东宅社旧村整村改造工作。作为整村签约的试点,指挥部率先全市探索实行“政府主导、国企运作、片区平衡”的改造机制,形成了指挥部“一线决策、一线指挥”,国企“发挥优势、全力运作”,街道“主体作用、主动担当”,社区“深入群众、发动群众”等各方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
不仅如此,指挥部还在全市首创“先商谈、预签约、再公告、后选房”的新模式,创新性地倒置传统征拆流程,先商谈、预签约,再发布房屋征收公告。“新模式,把前期工作与商谈签约有机结合同步推进,要求征迁工作必须落实落细群众需求,做足做好政策宣传、调查摸底、意向商谈等前期工作,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区征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此基础上,指挥部进一步简化市区两级资金结算程序,理顺征迁资金体制,制定了人口安置、产权认定、补偿等一系列标准,为片区旧村整村改造开好局、铺好路。
创新驱动 3个月完成整村签约 征迁面积超20万平方米
当天的东宅安置房,在阳光的照耀下,清新素雅地迎来即将回归的主人。抽完签来看房的居民络绎不绝,大家或分享着抽签的喜气,或享受着久别重逢的喜悦,或驻足在房前观看拍照……一派祥和热闹的景象。
“征迁是造福于民的举措,老百姓都期盼已久。”一说起旧村改造,五通社区主任沈志刚难掩欣喜之情。“政府拿出最好的地为居民建安置房,我们人人都是受益者,大家都很支持。”
“他们的拼劲感动了我们,他们是真心实意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在居民老孙脑海中,党员干部的那股拼劲,依然历历在目。
夜深了,东宅社旧村整村改造项目部灯火通明,一边商谈、签约正在紧张进行,另一边,多个部门负责人正坐在一张长桌上,开启联合会审。不同于以往协议签完后依次由征迁公司、国投、街道、指挥部审核后拨付征迁补偿款的流程,他们创新采取多方联合会审的方式,将各审核环节“并联”,大大提高审核效率,加快拨款进度。工作期间难聚齐,就利用晚间开展工作,形成了夜间联合会审机制。
不仅如此,对于征迁任务,指挥部还定责任、定任务、定奖惩,负责征迁工作的骨干们组成多个项目组深入社区,包宣讲政策、包做思想工作、包解决实际问题、包调处矛盾纠纷,做到任务清楚、标准清楚、人头清楚、措施清楚、记录清楚,保障项目的有效推进。
群众的诉求得以解决,征迁干部拼尽全力,征迁的速度势如破竹——东宅社不到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200多户的整村征迁签约,拆迁面积达到20.65万平方米,这在湖里区旧村改造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奇迹,可谓是整村签约的样本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