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容环境提升 开创城管执法工作新局面

2021-06-09 14:03:32 来源:厦门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仅2017年、2018年这两年,全市共拆除‘两违’超过1000万平方米。”市执法局原局长许国华说的这个数据,仅仅是那个阶段厦门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一项成效。“门前三包”、户外广告设施、流动摊贩、共享单车……每一个专项整治工作摆出来,取得的成果都是沉甸甸的。

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在厦门举行,全市城管执法系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状态,全力以赴投入到厦门会晤市容保障行动中,开启了一系列扎实高效的整治提升工作。

自2017年开始,伴随着市容环境不断提升,我市城管执法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形成了一系列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城市治理模式,有力推动城市管理执法水平显著提升,为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贡献城管智慧与力量。

全面立体整治

市容环境实现质的飞跃

“从2017年起,城市管理执法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尤其是一些违建‘硬骨头’,存在着不少安全隐患,也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在一些硬件设施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市容环境也还存在脏乱无序的现象。”许国华说,2017年,以举办金砖厦门会晤为契机,我市城管执法队伍开启了全面立体的市容环境整治提升工作。

在时间短、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情况下,市容环境整治提升与台风灾后恢复重建、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鼓浪屿申遗等工作紧密结合。

“我们以违法建设拆除清理、市容市貌整治提升、户外广告设施规范等工作为切入点全方位开展整治,同时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油烟扰民、共享单车堆积、流动摊贩占道等热点问题,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行动。”许国华说,为了提升专项治理工作成效,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强化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方案、周密部署安排,一方面加强摸排,做到摸清底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区分“轻重缓急”,有条不紊破解难题。

铆足干劲、攻坚克难,成效显著。许国华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仅2017年春季和夏季,全市累计拆除违建2.28万处,面积达625.35万平方米;纠正占道摆摊、跨店经营等违法行为65万起;清理各类违规户外广告设施28641块,面积约42万平方米;查处餐饮油烟乱排2506起,查处不文明施工、扬尘污染等9941起……这些数据背后,凝结着全市城管人的智慧思考和辛勤汗水。

除了全范围、立体化的整治,啃“硬骨头”,也成了这个阶段工作的一大主旋律。“通过与建筑立面美化、绿化景观提升等协同推进,我们合力攻坚、勇于担当,一些情况复杂、矛盾累积的违建最终被彻底拆除,一些反复滋生、问题突出的市容脏乱地带得到彻底治理。”说起那些被攻克的难点,许国华细数道——马峰山、西潘、穆厝、明达光电、机场北片区等复杂历史违建,筼筜湖沿岸、会展中心周边等违法设置户外广告设施,一系列老大难问题,在市区两级城管执法部门努力下,最终都得到了彻底解决,切实为城市建设扫除发展障碍、营造良好环境。

健全完善机制

开创城管执法工作新局面

“2017年至2019年,在服务大型会议活动、开展一轮又一轮专项整治的过程中,我市城管执法队伍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工作机制。”许国华颇有感触,他说,市容环境稳步提升,城管执法工作也有了更好的外部环境——不再是城管部门单打独斗,而是与其他部门同频共振。

许国华举了“僵尸车”治理的例子,“我们联合相关部门,采取专项集中整治的方式,并建立起常态监管机制。”他说,在市城管办协调下,市区两级建立起协同摸排、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机制,确保了专项整治工作有效开展、取得成效。仅2018年1-3月,就对相关部门摸排出的398部“僵尸车”依法全部清理完毕,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为市民腾出更多公共空间。

在健全专项整治长效机制的同时,考评监督问责力度也不断加大。“我们根据工作实际,完善日常检查考核、案件督查督办等机制,特别是‘两违’综合治理工作,2018年,制定出台了史上最严的查违治违问责办法《厦门市治理新增两违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依据这个办法对新增‘两违’问题实行倒查问责,严格追究查处了一批‘两违’防控履职不到位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同时,施行联合惩戒、媒体曝光、诚信记录等做法。”许国华说,相关督查督办机制创新、深化,有力推动了城管执法系统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城市管理智慧化建设,也在这个阶段有了新突破。加快数字城管建设和运用,就是一项重要举措。“数字城管进行改造升级,建成了多个专项监管系统,对工地不文明施工、共享单车乱停放等问题,实施在线动态管控。”许国华说,智慧平台融合了移动执法、远程调度、执法案件一体化、执法全过程跟踪记录等机制,有力促进执法规范、提升执法效率、确保公平公正。

责任编辑:ERM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