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为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需要以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对受疫情持续影响行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包括引导民航企业与金融机构用好用足应急贷款政策、进一步加强小微金融服务等。让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有哪些方面须重点关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加大不良风险处置。当前,我国经济保持良好复苏态势,国内需要不失时机补齐短板、夯实银行稳健发展基础,其中,中小银行是服务小微民营企业主力军。
二是防范银行信贷资金脱实向虚,避免局部资产泡沫积聚。目前来看,可以预期,年内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国内外流动性环境较疫情前相对充裕,这就需要压实主体责任,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管。
三是引导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套保,管理经营风险。主要是未来全球流动性泛滥、各国基本面与政策分化,市场投机力量大等,商品原材料等波动势必加剧。
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梁婧对本报记者表示,未来为更好地促进金融支持小微等实体经济发展,在落实已出台金融支持政策的同时,需要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数量多、抵质押品少、财务信息不透明等特点,与传统商业银行重视抵押的服务模式不相匹配。如何识别和跟踪潜在优质小微企业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难题。
“大数据等新技术发展为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提供了手段。依托互联网交易的大数据分析,可通过精确掌握企业经营状况、财务水平、信用记录,不断创新信用融资模式。因此,金融机构要加强对数据信息的整合利用。”
二是创新发展产业链金融。可通过与供应链核心企业合作,积极开展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产业链金融服务,不断拓展对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三是发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直接融资、风险投资等发展,特别是对于创新创业企业,在避免企业杠杆率过高的背景下,需要更多地依靠股权融资来解决。
四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等转型升级的支持。“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未来企业将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金融要注重加大对企业技术和设备改造、研发等的支持,探索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融资模式。”梁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