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利息市场出现结构性“资产荒”

2020-11-10 15:51:03 来源:金融时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从近忧到远虑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度。新冠肺炎疫情给整个经济运行带来不确定性;金融层面改革全面提速,3月1日,存量贷款定价“换锚”如期启动,按照央行时间表,各家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开展基准转换工作,确保8月31日前全面完成。在经济下行、利率并轨与疫情影响等多因素作用下,低利率趋势被加速推进,银行之间纷纷开启“价格战”和“份额战”,农商银行在保份额、保收益等压力外,还将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防控压力。可以说,不仅有“近忧”还有“远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机制换锚下的定价压力。LPR改革对农商银行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重新定价时间和到期日不匹配带来的“重新定价风险”。如,预见到利率下行趋势,大批量银行存量客户选择在LPR基础上加点,仅有少量客户选择固定利率。再如,到期资产再投资压力增大,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利率保持在1%以下,最低达到0.6%左右,国有银行1年期同业存单收益率一直在2%以下,各类同业资产和债券收益率迎来近几年新低,市场出现结构性“资产荒”。

份额争夺下的议价压力。按国务院降低融资成本要求,国有大行近年来逐步下沉小微业务,以低利率对抵押贷款展开“争夺战”。疫情以来,央行再贷款政策再一次拉低利率,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均加入优质客户“争夺战”,除了抵押贷款,其他方式贷款利率也大幅拉低。以江苏为例,国有大行抵押贷款利率降至4.35%、其他中小商业银行抵押贷款利率降至5%,逼近农商银行三年期定期负债成本;保证信用贷款利率在5.5%至7.5%水平,整体也呈现下降趋势。迫于成本端压力,农商银行在利率风险管理中还将遭遇“选择权风险”,即客户更加倾向于用低息贷款偿还高息贷款,不仅利息收入遭受损失,存量客户正在不断流失。

利率走势下的增收压力。由于存款利率暂未并轨,此次LPR改革相当于“非对称降息”,整体上贷款利率处于下行趋势,存款利率居高不下,银行净息差面临持续收窄风险。虽然近年来农商银行大力拓宽增收渠道,但主要收入来源仍以净利息收入为主,且农村传统储蓄理念仍然占据主导,压降负债端成本并非易事;加之监管层面“回归本源”和贷资比达标考核压力,通过金融市场业务弥补收益的做法难上加难,部分农商银行同业业务快速萎缩。

技术短板下的风控压力。利率风险测度方法大致分为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持续期缺口法和VAR方法。受技术、人员限制,为满足监管层要求,大多数农商银行主要使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由技术人员通过手工计算方式得出敏感性缺口,在此基础上进行利率风险分析,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难以保证结果的精确性。此外,虽然金融衍生工具是利率风险对冲的有效手段,但大部分农商银行不具备金融衍生产品开办资格,利率互换、利率远期等工具应用更是缺乏制度基础、缺乏团队支撑和系统支撑。

从压力到动力

面对多重压力挑战,近年来,农商银行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在利率风险管理领域做了不少探索。以江苏海安农商银行为例,主要从定价管理、成本核算、结构调整、系统搭建等多层面发力。

顺应利率下行走势,加力实体信贷投放。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政策导向和大势所趋,农商银行作为实体服务领域主力军,必须顺应趋势、积极作为。在做好更充分成本核算基础上,主动测算让利空间,在适应市场需求的同时应对同业竞争。自2014年以来,海安农商银行提出“以量补差”经营策略,通过信贷投放“量”的增加实现规模效应,先后推动实施“增户扩面”“小微企业培育”“百企越冬”工程,保持实体贷款和制造业贷款投放在全市位居首位。特别是疫情以来,探索推出“雷雨纾困”行动,对长期合作的客户主动让利,与企业法人达成“三年内贷款额度只增不减、利率只降不升并逐年下调”的全面战略合作,同时大力用好央行再贷款和专用再贷款政策,借力货币政策导向缓解自身成本压力,也保证了规模的增长。

顺应价值创造导向,加速自主定价决策。海安农商银行自2016年构建产品定价系统以来,坚持成本盈利导向,综合考虑资金成本、运营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税金成本和目标利润等各项因素,建立起基于客户风险、期限、抵押品、信用状况情况,与自身资产负债结构、期限和成本匹配的差异化、精细化定价机制,真正实现“一户一价”。其中资金成本结合管会系统FTP价格与市场价格按照一定的权重进行拟合;运营成本以过去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成本分摊结果数据为依据;优惠项目包括客户存贷款日均余额比例和EVA贡献率,优惠项目得分越高,优惠幅度越大。2019年,随着LPR的实施,将LPR的变化嵌入系统定价中,有效保证了利率传导的效率。

顺应资本耗用要求,加强资产负债管理。资本的有限性决定业务发展的速度、规模和结构,近年来,海安农商银行在全行树立资本节约与回报意识,注重以风险调整收益后的资本回报和经济增加值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走低资本占用、高产出回报的发展道路。在资产组合管理方面,根据RAROC季度表现变迁,在可接受的基础上进行资产结构发展重点的调整,逐步优化资产结构,保持资产业务风险与收益的平衡统一。在负债组合管理方面,保持负债的低成本,推动拓宽主动负债渠道,通过发行金融债、增加同业业务等方式,保证成本和资产收益的同方向变动,并与资产规模结构协调发展。在风险分析方面,改变以往单纯依靠静态比例指标的管理方式,结合流动性缺口、利率敏感性缺口、久期缺口和风险因素模拟分析,结合对一定时期内的业务发展状态来管理利率风险。从单线作战到全面协同

从单线作战到全面协同

随着存贷利率市场化不断深入,利率风险正成为银行经营更需关注的风险,已经不单是一个条线、一个部门职责范畴。凡事不谋不做,谋定再做。自2018年开始,海安农商银行将利率风控提升到战略高度,推进“单线作战”向“全面协同”转变,提出战略上要统筹好“三对主要矛盾”,战术上要布局好“三个关键机制”,战法上要瞄准好“四项工作重点”。

战略上统筹好“三对主要矛盾”。一是持续经营与持续增收。当前我国因为政策托底,能够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但是利率持续下行是大概率事件和不可逆事件。农商银行应当正确认识、顺应趋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适度调低收益增长预期,保证收益维持在合理水平。二是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全面风险管理一直是商业银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不论是信贷资产配置还是同业资产配置,信用风险作为其中首当其冲的风险仍然不容忽视;在利率风险管理上,特别是在利用衍生品对冲风险时,还要注重操作本身风险,选择适合自身的金融衍生产品,避免盲目性。三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金融本身兼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LPR改革背景下,对于银行来说短期内可能会造成利差收窄,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减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又有利于金融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的良性循环局面。在货币政策宽松的大环境下,农商银行应当主动自我革新,始终将资产配置的重心放在信贷资产上,实现银行与实体的发展共赢。

战术上布局好“三个关键机制”。一是产品定价机制。深化产品定价机制建设,根据客户偿债能力、综合贡献度、担保方式、利率敏感性等情况,做好精细化、差异化定价管理,优化定价模型,不断提升议价能力和经营水平。二是利率预测机制。建立实时监测模型,适当地筛选有针对性的指标,对银行资产、负债等各类相关信息进行实时追踪。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在发现合理的缺口时及时做出资产结构的调整,从而降低和分散风险。三是风险对冲机制。积极采用债券期货、利率期权、利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一定的调节。当监测到利率风险时,积极地运用资本金补足、利率互换、产品创新等方法实现对利率风险的对冲。

战法上瞄准好“四项工作重点”。一是储备专业人才。在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国际业务、计划财务等多条线配置利率风险管理专业团队;时机成熟时考虑单设资产负债管理部门,集各条线风控人员为一体,专司流动性风险、头寸管理、投融资管理、FTP定价管理和利率风险管理,全面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二是申办专项资质。提升对金融衍生工具利用的重视程度,加快各类专业资质申办,稳妥开展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业务来对冲利率风险。近两年来,海安农商银行成功获批普通类金融衍生品牌照、外汇市场衍生品资格。三是调整业务模式。在负债结构方面,主动优化存款结构,提升活期存款、对公存款占比,控制大额存单发行量;在利率下行周期,适度加大敏感性负债配置,适度调整主动负债占比,降低负债成本。在资产结构方面,优化贷款期限结构,适度提高固定利率贷款比例,提高中长期贷款、信用类贷款定价水平;在利率下行通道中,主动进行资产久期管理,提前锁定利差空间。此外,加快推进零售业务转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逐渐转变依靠息差收入发展业务的传统模式,降低净利息收入业务占比,提高其他业务占比。四是搭建系统模型。加大硬件资源投入,引入先进的利率风险评估监测系统,嵌入VAR等风险监测模型,通过自动分析、自动测算,根据得出的结果实现自动预警和缺口管理。

责任编辑:ERM523